花生種植那些事
種植花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,魯豐農業(yè)帶您來具體了解一下
深耕整地、花生生長發(fā)育最適合的土壤條件是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肥沃、干時不板不散,濕時不粘不澥,黏沙土粒比例適中的沙壤土或輕壤土。深耕深翻降低了重茬對產量的影響,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,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,使土壤中不能溶解的養(yǎng)分分解供作物吸收利用,結合壓沙,可有效增加活土層厚度和土壤有機質含量。因為花生是深根作物,根群分布在活土層,活土層厚,根量大,吸收養(yǎng)分水分的能力就強,對于促進花生生長和提高耐旱能力很有幫助。
起壟種植的優(yōu)點很多:增加受光面,提高土壤溫度,加厚活土層,確保苗齊、苗壯,起壟后可比平作增加6%的受光面,苗期就比平作地溫提高1.2℃,可提早2天出苗,提高出苗率5個百分點,而且根系比平作更發(fā)達。防止肥害,便于清顆。使結實層疏松,利于果針入土和莢果發(fā)育。使結果層比平作上移,便于收獲,還可防澇。
施足底肥、莊稼一枝花,全靠肥當家?;ㄉ捎没始幼贩实氖┓史绞?,因為花生所需中微量元素較多,各種時期所需營養(yǎng)不同,在肥料選用上除了施用復合肥以外,還要搭配施用硅根解地礦物肥,這樣才能達到平衡施肥、高產增收的效果。能夠調節(jié)土壤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針對土壤酸化、板結、鹽漬化等問題具有很好的改良作用;硅根解地可以解肥害藥害,吸附并轉化土壤中的有害物質,優(yōu)化土壤團粒結構,長期使用修復土壤、提質增產效果更加明顯。
曬種分級、播種前充分暴曬莢果,提高生理活性,增強吸水能力和發(fā)芽勢。如果花生種子直接曝曬極易使種皮變脆爆裂,使種子失去保護,容易爛種。一般在播種前曬果2-3天,曬果后雖然出苗始期只比未曬果的提早一天,曬后剝殼,盡量選擇顏色鮮艷、粒大飽滿、大小一致的種子作為一級種子一起播種,這樣出苗齊,以免大小苗共生,大苗欺負小苗造成減產。據經驗,選播一級種比混合種增產20%以上。莢果剝皮適宜時間是播種前10天左右,試驗和實踐證明,剝皮愈晚,種子生活力愈強,出苗愈整齊健壯。
適時播種合理密植、播種期要合適,播種早了容易影響花芽分化,且出苗前遇低溫陰雨容易爛種;播得晚了不能充分利用生長期,影響有效花數量和莢果發(fā)育,降低產量和品質,注意種植密度。
前期栽培管理要點、一是要查苗補種。在播后10-15天如發(fā)現缺苗,及時進行催芽補種,也可在花生播種時另外找地播種一些備用苗,在花生出土后真葉展開前帶土移苗補種,注意不要傷根。二是清棵。清棵就是在花生出苗后把周圍的土扒開,使子葉露出地面。三是培土。培土的作用是縮短果針與地面的距離,使得果針早入土,增加結實率和飽果率。注意一般在開花后15-20天封壟前的雨后或陰天進行。
中后期栽培管理要點、花生高產要求中期不徒長,后期不早衰。結莢期是花生生長最旺盛時期,也是需肥水的高峰期,水肥不足會影響植株生育進程和莢果飽滿。但土壤肥力基礎好和花針期高溫多雨,也能引起植株徒長而過早封行,造成田間郁閉,葉面積下降,果針高吊而針多不實和果多不飽。因此,在始花后30―45天,噴矮壯素或多效唑等調節(jié)劑,調節(jié)花生營養(yǎng)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,提高光合產物向莢果運轉的速率, 提高結莢率和飽果率。注意嚴格掌握用量和噴施時間,一般干旱年份可適當減少用量,且盛花末期晴天噴施效果較好。在結莢期以后,花生根系吸收能力減弱,莖葉主要營養(yǎng)入不敷出,易出現脫肥早衰現象。至收獲前,莖枝基部葉片逐漸脫落,每條莖枝只有4―6片頂葉,是維持全株活力,進行光合作用的基礎,為了增強葉片活力和延長功能期,應從結果后期開始噴施葉面肥硅豐寶,每隔7―10天噴一次,共噴2―3次。
收獲與貯藏、花生是無限開花的植物,莢果不可能同時成熟,故新花生收獲時,成熟莢果含水量50%左右,未成熟的莢果60%左右,必須及時使之干燥。一般經過5—6天曬后,搖果有響聲,且莢果含水量降至10%以下,種子含水量降至7%時即可選擇通風干燥處貯藏。